赵红波,一个阳光开朗的女孩,于1997年7月走进了龙江县职业教育中心的校门,成为一名职教老师,实现了她为之奋斗了十余年的理想——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。正是出于对教师职业的向往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,她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爱心都献给了她所钟爱的教育事业,工作至今已二十余年,一直如此。
作为任课教师,她认真学习大纲,研究教材,将教材与教法尽可能完美的结合,积极参加听评课活动,努力提高业务水平,同时不断钻研专家名师的教育教学理论,探索多媒体网络教学,努力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,多次被评为“市级教学能手”、县级骨干教师,连续多年被评为课程改革先进个人。她已完成省级“十二五”课题的研究,并获得优秀课题和优秀教师的称号;作为第一参与人,她正在进行省级“十三五”课题的研究;撰写的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七篇,在国家级刊物中发表三篇;2014年5月成功地出版《税务会计》一书。她不只在理论上有自己的创新还用实践展示探索的成果:参加省级多媒体教学软件活动获三等奖,参加省级电算化技能大赛获二等奖,参加省级微课制作比赛获二等奖,参加省级说课比赛获一等奖,参加县级教师演讲比赛获二等奖,参加普通话大赛获一等奖,在省级各类教学设计中多次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,在网络教研活动研讨月活动中被评为先进个人。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她对知识的探索,是她对专业的热爱,是她对学生的责任心。
我们都知道,在教师这一行里有这样一句话:没有当过班主任的老师是不完整的。只有班主任才能把自己所有的爱淋漓尽致地倾洒给学生,所以她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班主任的工作中。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阶段所谓的“学困生”、“双差生”,纪律观念不强,学习习惯差,但同时又具有思想压力大,自尊心脆弱,学习依赖性强的特点。这就决定了职教学校的班主任工作更艰巨。但是她没有退缩,而是凭借着对事业和学生的爱,靠着坚韧的毅力,克服各种困难,努力承担起这份责任。我校大多数学生都是住宿生,离开父母,很多孩子还不会照顾自己,她就从这方面着手,让他们感受到父母般的呵护。学生病了,她会带着他们去医院,买他们爱吃的东西;想家了,把他们带回自己家里,使他们从心里上先接受她这个“大”朋友,一点一滴,慢慢走进他们心里,逐渐地,孩子们开始和她倾诉心里话,接受她的管理和教育。老师的一句话可以改变学生一生的命运,所以她对学生是严中有爱,谨慎认真。对优等生肯定成绩,指出缺点;对双差生,最大限度地发现他的闪光点,督促改正缺点,但批评的前提是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。她认为只有爱他们,喜欢他们,他们才会从心里上接受老师,进而认真地学习。
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十几年里,她始终坚持做到用眼睛去观察,用耳朵去倾听,用心去体会。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,建立了深厚的感情,并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,她所带班级的学生在高考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,特别是去年的财会班成绩尤为突出:张宇新同学以427分的高分位居全省第十三名,被哈尔滨商业大学录取,还有四名同学分别被黑龙江省科技大学和齐齐哈尔大学录取。她用真心将学生收服,用认真得到同事信服,用成绩将领导征服。“市级优秀班主任”、“县级优秀班主任”、“学生喜爱的好老师”“关爱标兵”等荣誉称号就是身边人对她最好的认可。
在课堂上,她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,时刻做到关心、耐心、细心,这是她做为教师在教学中一直坚守的原则。每每遇到学生没有听懂的问题,她都会一遍一遍地讲,直到学生明白为止。在教学中,她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,只要学生有一点点学习的倾向,她都会及时地进行鼓励,尽可能地让每一名学生都多学一点。有人曾对她说过,对于那些不学习的孩子你就不要再管了,根本就没有必要,高考也不会出成绩。她听了只是淡淡地笑,她认为,为了孩子们,哪怕只有一线希望,都不能放弃,苦点累点都是值得。
她多次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钱给家庭困难的学生买学习用品、生活用品,她总说这是自己该做的事。教育事业就是要自己先学会做人,懂得付出,然后才能去教育孩子,她始终认为教育事业就是良心事业。她经常对学生说一句话是“老师现在对你们严格,你们可以不理解,可以在心里骂我,但我相信你们毕业后一定会感谢老师一辈子。我不会让我的学生说老师眼前的好,走入社会后却骂我一辈子”。作为老师,她无愧于学生,无愧于学校,更无愧于教育事业;但是作为女儿,她愧对父母,父母需要时她不能在身边尽孝;作为母亲,她愧对儿子,儿子期盼时她不能常常陪伴;作为妻子,她愧对丈夫,丈夫疲惫时她不能随时给予支持,但是她却无怨无悔。
现在她依然站在教学工作的第一线,还在担任升学班的班主任工作。如今班级好多学生都是慕名而来,在招生办报名时点名要来她的班,这一现象让她真的感觉到自己的付出是有回报的,这也是对她这些年来工作最好的认可。她坚信:在大家的支持和鼓励下,她会一如既往地为她所爱的教育事业奉献一切,做得更好!